产品版本:中望3D 2025,中望3D 2026
1.加强功能:三维草图编辑模式下,缺少了阵列特征、镜像特征功能,影响绘图效率;
2.BUG:三维草图编辑模式下,沿路径复制、沿路径移动功能的路径项无法选择该三维草图之前已经绘制好的草图中的曲线,影响绘图效率;
3.BUG:平面草图编辑模式下,沿曲线阵列功能的路径项无法选择该三维草图之前已经绘制好的草图中的曲线,影响绘图效率;
4.加强功能:平面草图、三维草图编辑模式下,构造线功能,如果只是单纯的为标示而显示的话,意义不大了,希望将构造线能扩大应用到视图模式下的各种功能,将构造线应用到在草图众多功能绘制过程中,我之前已经发表的《两大改进建议》第二大建议说的就是这个;
构造线驱动几何,意义更重要;
5.BUG:平面草图编辑模式下, 绘制了2条同心弧(实线或构造线)和1条直线(一端在同心弧原点上),直线(实线或构造线)一端穿过内弧产生交集,当有个移动小圆将原心放在交集点上时,小圆和直线发生错误的位置漂移到了内圆弧的未端;
6.BUG:视图编辑模式下,着色模式隐藏边对平面草图中的几何边无没作用,只对视图下的几何边线有作用,这导致效果不统一可能导致某些重叠时错误的被选择;
7.BUG:自动出图后,多个视图下的草图放置位置不理想,需要人工优化草图在图纸中位置,移动某个草图时,其它草图也根着联动,这种联动在平面图纸中造成的后果是画蛇成拢(添足)多此一举;
图纸是二维平面,不是三维空间,整体草图在图纸的移动不是对草图内容编辑,草图之间不可以互拢;
我喜欢在图纸中用PMI工具对几何标注,因为,PMI标注只是为视觉而存在;
8.PMI标注功能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PMI下的中心线功能没必要,因为构造线的存在已经说明了一切;
9.加强功能:建议在视图编辑模式下的“方程式曲线”功能赋予方向控制能力;
10.加强功能:建议在三维草图编辑模式下,增加“方程式”工具,你可能会说已经有个叫“方程式管理器”了,是的,这个有,但这个过于高级,如果能将视图模式下的线框——“方程式曲线”功能移植到这里面来,是个不错的选择;
11.加强功能:建议在螺旋线功能中增加“通过环路路径”和“非线性微分”方法:
“通过环路路径”方法——解决线缠绕复杂的闭合环形实体的问题。
例如:具有对称性的滤波器零件。或是将铜线编织成不对称性的羊角、牛角等样。
螺距变化规律、尺寸变化规律算法:
根据环路积分路径;
根据非线性曲面微分路径;
“非线性微分”方法——解决线缠绕球体、圆锥体、椭球体和复杂(具有多维度且难以展开)的球面或不规则曲面实体的问题。
例如:用铜线给太极图中的阴阳鱼(三维实体)鱼身和鱼头分别披上漂亮的鱼鳞。
注:鱼身用展开方法绘制鱼鳞曲线后缠绕到面上,无法得到理想曲线。
螺距变化规律、尺寸变化规律算法:
根据不对称涡旋曲面上的曲线(一阶微分(导数));
根据球面(二阶微分算子——拉普拉斯N维空间)
根据二阶微分算子——拉普拉斯算子(共变导数,张量)
12.加强功能:建议在螺旋扫掠功能中——螺距变化规律、尺寸变化规律增加以下算法:
根据环路积分路径;
根据非线性曲面微分路径;
根据不对称涡旋曲面上的曲线(一阶微分(导数)): 例如,具有台风涡旋或飓风涡旋的模型;
根据球面上的曲线(二阶微分算子——拉普拉斯N维空间)
根据二阶微分算子——拉普拉斯算子(共变导数,张量)
13.加强功能:视图编辑模式下,建议在线框——“偏移”功能中增加“球面偏移”功能
例如:对缠绕在阴阳鱼(三维实体)的鱼身和鱼头上的曲线进行偏移,鱼身上的曲线可以应用现有的“曲面偏移”,但用在具有半球面的鱼头上的曲线就有问题了。
14.加强功能:视图编辑模式下,建议在“缠绕阵列到面”功能中增加“缠绕阵列到球面上曲线”功能
给这么多经验丰富的设计师贴“学前班”标签,中望这帮管理层可真会狡辩。看看这社区里提的这么多BUG,这贴标签意思是大家没有好好学?
13.在球面偏移曲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