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产品设计流程中,每一个细节都至关重要。
尤其是在使用中望3D进行设计时,标准属性、用户属性和物理属性的合理设置与应用,不仅能够大幅提升设计效率,还能确保数据协同性和产品落地的可行性。
这些属性各自发挥独特作用,又相互紧密配合,成为设计成功的关键因素。
今天,望Sir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三种属性。
01 标准属性
保障设计数据的 “规范性与通用性”,是协同设计的基础
中望3D预设的标准属性(如零件名称、编号、版本号、设计者、设计日期等)是零部件的 “基础身份标识”,其核心价值体现在:
统一数据语言:在团队协作中,标准属性确保不同设计者对零件的命名规则、版本管理、归属信息达成共识,避免因 “同件异名”“版本混乱” 导致的沟通误差(例如,通过 “版本号” 可快速区分迭代中的零件,防止误用旧版模型)。
支撑数据流转:标准属性是中望3D与 BOM 清单、PDM/PLM 系统对接的核心数据,例如 “零件编号” 会直接关联到生产物料编码,缺失或错误会导致生产、库存管理环节的数据断层。
简化检索与追溯:通过标准属性可快速在设计库中定位零件,便于后续修改、审核或问题追溯(例如,某零件装配干涉时,能通过 “设计者” 属性快速对接责任人排查原因)。
02 用户属性
满足个性化需求,实现 “精准化管理与业务适配
中望3D允许用户根据企业流程、行业特性自定义属性(如加工工艺、供应商、成本、适用工况等),其重要性体现在:
填补标准属性的局限性:标准属性仅覆盖通用信息,而用户属性可针对性补充业务场景所需数据。例如,对农机零件设计,可自定义 “耐腐蚀性等级”“田间工况适配性”;对电子零件,可添加 “防静电要求”“焊接工艺参数”,让属性信息更贴合实际需求。
提升设计与下游环节的衔接效率:用户属性可直接服务于生产、采购等环节。例如,自定义 “加工方式”(如 “CNC 车削”“3D 打印”)和 “供应商代号”,在导出 BOM 时无需二次手动填写,直接为生产计划提供依据,减少跨部门沟通成本。
支持精细化分析与决策:通过用户属性可快速提取专项数据,例如统计 “成本属性” 可汇总零件总成本,评估设计方案的经济性;筛选 “关键件标识” 属性可聚焦核心零件的质量管控,提升产品可靠性。
驱动 “功能验证与制造可行性”,是设计合理性的核心依据
中望3D的物理属性直接关联零件的功能与可制造性,其重要性体现在:
几何信息支撑设计与装配校验:中望 3D 会自动计算零件的总长、总宽、总高、体积等几何属性,设计师可快速通过这些数据判断零件是否符合空间安装要求(如设备外壳内的零件是否超出尺寸限制),或在装配时通过 “体积” 估算包装空间,避免设计脱离实际。
材料与性能数据保障仿真与分析准确性:物理属性中的 “材料”(如选择 “45 号钢”“ABS 塑料”)会关联中望 3D 材料库中的密度、弹性模量、屈服强度等参数,这些数据是结构仿真(如静力学分析、模态分析)的前提 —— 若材料属性错误,仿真结果会失真,可能导致零件实际使用中出现断裂、变形等问题。
质量与物理特性指导生产工艺:例如,通过 “质量” 属性可校核零件是否符合设备承重要求;“表面积” 属性可辅助计算涂装、电镀等表面处理的用料量与成本;“质心位置” 则对运动部件的平衡设计至关重要(如旋转零件的重心偏移会导致振动噪声)。
综上,在中望 3D 设计中,标准属性是 “数据骨架”,保障协同与流转;用户属性是 “灵活补充”,适配业务场景;物理属性是 “功能内核”,决定设计可行性。三类属性的结合,能从设计源头提升数据质量,减少后续环节的返工,最终实现高效、精准的产品开发。





















👍